刪繁就簡,守護自己最珍貴的。
年輕時我們過年,看的是熱鬧,過的是儀式感。
經過生活的洗禮,現在的春節,過的是心境,是一種生活方式。
有句話說:人到中年,生活在前,節日在后。
深以為然。
不為面子所累,不被社交捆綁,經營好自己,照顧好家庭,才是春節最正確的開啟方式。
01
面子低配
在中國人的傳統里,面子這個詞,已經上升到了文化層面。
林語堂先生就曾說:
「中國人的臉,不但可以洗,還可以丟,可以賞,可以爭,可以留,但有時候好像爭臉是人生第一要義。」
春節,在外打拼的人紛紛回鄉。
「衣錦還鄉」的傳統,使得資源和身份必須在這幾天之內變現。
混得好的人,擺足排場,即使混得不好,也往往要表現出一副賺了大錢的樣子,不想讓人瞧不起。
于是過年這幾天,就成了中國人最講面子的時候。
今年春節,離回家還有一個星期的時候,我就接到我媽十幾個電話。
電話里說的都是一件事:送禮。
我媽說,你好久沒回來了,又在公司擔任要職,這次送禮可得準備得周全點,別讓我們丟臉。
隨即發來一張禮品清單。
這清單里,近親遠親,上到90歲老人,下到4歲小孩,一共接近20人。
煙酒水果、零食玩具、壓歲錢……我一個月的薪水都撐不住。
過年還有個重頭戲,就是請客吃飯。
就拿我家來說,每年親戚們的團圓飯,從年初二一直排到了年初八。
在酒樓請客的,場地要比別人高檔,飯菜要比別人高級。
在家里請客的,從鑲金邊的琺瑯器皿、原產地某某莊園的紅酒、德國空運的牛排,也要一一安排上。
過個年,一圈親戚走下來肚子圓了,錢包也癟了。
有人說,過年時送禮的檔次,請客吃飯的規格,給出紅包的數額大小,決定別人看你的眼光。
彰顯自己成功、追求體面無可厚非,若是打腫臉充胖子,或是刻意顯擺,那一切就變了味。
踮起腳去夠別人的高標準,過完年你馬上就會體會到什麼叫「囊中羞澀」「捉襟見肘」。
亦舒曾說:面子是一個人最難放下,又是最沒有用的東西。
因為世界的評價體系,永遠是看你自身的價值,而非外在的排場。
那些真正在意你的人,不管你有沒有出人頭地,都會為你留一雙筷、溫一碗湯,等你吃一頓熱飯。
02
圈子高配
年前到家后,我與幾個發小約了一頓酒。
大家聊聊過去一年的經歷,說說下一年的安排,間或憶及童年趣事,眉間的皺紋也逐漸舒展開來。
這些年,大家都不約而同不再去同學聚會,也不急吼吼去趕某個酒局了。
一是四十多歲的人,正是自顧不暇的時候,哪還有時間和精力去參加同學聚會這種互相找存在感的無聊游戲。
二是確實大家也活明白了,無論哪種社交,其本質都建立在價值互換和實力對等之上。
無論是當官的老同學、有錢有勢的親戚,當你籍籍無名,就算喝酒喝穿了腸,也換不回你想要的幫助和提攜。
當你真正看透了世態人情,就不再熱衷參加飯局酒局,而更愿意花時間跟自己聊得來的人在一起。
作家錢鍾書過年時謝絕所有人登門拜訪,和楊絳窩在房間里探討學術。
他幾乎從不社交,卻會主動邀自己的至交好友吳忠匡詠詩賞雪。
導演陳曉卿平日里不愛熱鬧,每隔一段時間卻會與自己幾個老朋友聚在一起。
飯桌上,他不是導演,朋友們也不是編輯、作家。
大家吃的喝的不一定是什麼好酒好菜,但幾個人湊在一起聊一會,生活中的煩啊累啊,轉眼就煙消云散。
「圈子高配」是楊絳所言「和不相投的人保持距離」。
也是錢鍾書所講「不與不三不四的人,說無關痛癢的話」。
當我們逐漸洗盡鉛華,社交方式也慢慢從復雜走向簡單。
新的一年,最好的社交狀態是:大家赤誠相對,話題是契合的,相處是輕松的,交往是真誠的。
與那些與你靈魂相似、三觀相合的人在一起,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和滋養。
03
家庭頂配
人活在世上,有很多東西讓我們難以割舍:金錢、權利、地位、事業、愛……
但這些所有一切加起來,都遠不比上那一個溫暖繾綣的字——家。
許多人在年輕時只顧著拼事業、攢家底,欠下許多陪伴家人的賬。
或者一時糊涂拋家棄子,走過半生再回首才發現,自己在這世上已是孤身一人。
上世紀90年代,作家王朔靠一部《編輯部的故事》紅遍大半個中國。
隨著名氣越來越大,王朔漸漸迷失在花花世界中,整日忙著交際應酬,陪伴妻女的時間屈指可數。
1996年,他提著行李箱決絕地離開了自己的家。
後來某天,他厭倦了爭名逐利的日子,想浪子回頭,妻兒卻永遠對他關閉了回家的大門。
就連女兒結婚,都沒有邀請父親出席。
50歲那年,王朔曾發出這樣的感慨:
「沒有家里飯可吃的人真是太可憐了。我是自作自受,有家的時候把家折騰沒了,現在又想吃家里的飯了。」
人的家庭,是有因果的。
一個人在該承擔家庭責任的時候敷衍搪塞,等著他的必然是凄慘的晚年。
用心陪伴,好好經營,才能有溫暖和睦的家庭。
大導演李安榮譽等身,但他把大部分時間給了家庭,李安說再多的獎項,也比不上太太臉上的笑容。
對他來說,與家人在一起,慢煮歲月,品味生活,才是真正的人間至樂。
家,是我們恒久的依靠,永遠的港灣。
當你老了,回首一生,會發現財富、名利都會轉瞬即逝,真正能讓你得到撫慰的,是那些與家人相處時點滴的溫暖記憶。
這個春節,不必流連于外界的熱鬧與繁華,多花時間陪伴自己的家人。
聽一聽母親的嘮叨,陪父親喝頓小酒,看妻兒心滿意足的笑。
所念之人在眼前,所愛之人在身邊,就是我們最深的慰藉、最強的支撐。
▽
作家馮驥才曾說:
新年是檢討和許愿的節日,讓營營役役了三百多天的自己重整生活。
這個春節,舍棄無用的面子,遠離無意義的社交,用心陪伴家人。
剔除了那些不重要的,才有精力守護對自己最珍貴的。
嚴禁無授權轉載,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。